發表時間: 2025-03-04 08:42:42
作者: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
瀏覽: 90
持續領跑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領域,地熱供暖能力達1.2億平方米。積極向深部地熱領域進軍,牽頭成立未來空間深部地熱領域創新聯合體,成功實施我國最深地熱科學探井福深熱1井……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石化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順應全球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勇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戰略引領、加強產業布局、強化技術攻關,大力推進地熱規?;⑿б婊?、產業化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懈探索深部地熱領域開發與利用,持續鞏固地熱領先地位,聚“熱”降碳,奏響了綠色樂章。
向深向新攻堅,探索深部地熱高效開發
地熱能是一種穩定可靠、綠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等特點,逐漸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當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多以淺層和中深層的水熱型地熱為主,埋深3000米以深的深層地熱,尤其是干熱巖資源的開發,尚處于探索階段。聚焦探索深部地熱領域開發,中國石化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在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下,中國石化牽頭成立深部地熱領域創新聯合體,聯合中央企業、優勢高校、科研院所等22家單位,致力深部地熱能勘探評價、高效開發、綜合利用等全流程關鍵技術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攻關,高效推進未來空間產業深部地熱能開發與利用。集團公司董事長馬永生表示,實現深部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離不開全產業鏈的整體聯動。中國石化將認真履行牽頭企業責任,集智攻關,加速變革性技術創新,奮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共同推動我國深部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更大貢獻。挖掘地熱“寶藏”,中國石化向深突破,攻堅地熱開發關鍵前沿技術,引領深層地熱資源勘探。石勘院牽頭部署實施的我國最深地熱科學探井——福深熱1井,在多個地層發現高溫地熱資源,取得華南地區深層地熱資源勘探新突破,對進一步探索形成適用于中國南方地區的高溫地熱發電、制冷及綜合利用技術路線等具有重要意義。在4615~5200米埋深、2.5億年前的花崗巖中,科研人員發現了超過188攝氏度高溫地熱資源。石勘院牽頭組織對該井進行壓裂作業,實現了巖石壓得開、水注得進、熱量采得出,形成了全套的深層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技術。目前,福深熱1井已完工進入開發階段,將在海南深層地熱開發利用現場試驗和示范工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發揮地熱效能,中國石化向新前行,拓展中深層地熱能發電新領域,拓寬地熱開發利用產業鏈。新星公司咸陽中深層地熱能發電及“熱電氦”集成先導性試驗項目投入運行。該項目是中國石化建成的首個地熱、光伏、微風發電示范項目,也是首個集中低溫發電、水溶氦氣提取、居民供熱服務于一體的地熱開發利用項目。該項目位于陜西省咸陽市,選用寶石佳苑小區1口地熱生產井進行“熱電氦”三聯產試驗,實現供暖季發電+供熱、非供暖季發電、發電同時提取水溶氦氣,目前項目運行穩定。圍繞加快培育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石化加強創新驅動,由石勘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深層地熱資源探測評價關鍵技術研究”以優異成績通過專家組驗收;由新星公司牽頭,聯合19家單位申報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地區深部熱能探測評價”通過專家組論證并獲得立項批復。這些重點項目的創新實施,將為我國培育深部地熱能戰略新興產業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深耕綠色供暖,促進地熱能產業化發展
圍繞地熱能規?;?、效益化、產業化發展,中國石化深耕綠色供暖,既注重典型示范、規模應用,又注重理論技術創新、智能化建設,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中深層地熱利用企業。在典型示范方面,中國石化用心打造地熱能開發利用國際合作典范,新星公司與冰島極地綠色能源公司共同在河北雄縣建成我國首座“無煙城”,被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列入全球推廣項目名錄,在雄安新區建設和運行地熱供暖能力超過2000萬平方米。中國石化積極打造“地熱井工廠”模式,去年11月,新星公司下屬單位綠源公司與西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的地熱能替代燃氣供熱項目一期并網投運,該項目應用“采灌結合、等量回灌”先進技術,全面建成后供暖面積將達到232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地熱能替代燃氣供熱項目,對當地供暖保供起到了有效推動作用。在推廣應用方面,中國石化持續深耕地熱領域,地熱供暖能力達1.2億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實現翻番,服務區域覆蓋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等11個省(直轄市)70余個市(縣、區),120萬戶居民,每年可替代標準煤近2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590萬噸,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理論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創建了全球首個地熱供暖CDM方法學,攻關形成了地熱資源開發“兩項基礎理論,六大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目前,中國石化擁有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1個、技術專利300余項。中國石化還積極擔當國家智庫,深化國際合作,牽頭編制了首個國際地熱協會標準《中國地熱供暖推薦做法》,為世界地熱產業標準化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在智能化應用方面,新星公司聚焦供熱生產“數智化”,進一步提高地熱供暖精細化水平,做到了數據實時采集、溫度實時調控、問題實時監控,有效降低能耗、提升供暖質量,助力供暖季“屋更暖、天更藍”。
多元場景應用,推進“油田”“熱田”相融互促
圍繞 “地熱+”“余熱+”多元場景應用,中國石化積極探索地熱供能與油氣生產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通過地熱梯級綜合利用、油氣田余熱綜合利用等模式進一步擴大地熱利用規模,助力“油田”“熱田”相融互促、協同開發。作為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油田地熱重點示范單位,目前,勝利油田已建成15個地熱供暖項目,實現規模化發展。其中,勝利油田和東營市合作開發的東營市華泰金融中心-吾悅廣場片區中深層地熱能替代燃煤供暖項目共建14口地熱井,可覆蓋90萬平方米的燃煤供暖面積,是山東省8個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項目之一。勝利油田還在辛109區塊建成集團公司首個廢棄井等量自然回灌地熱利用項目,盤活油氣閑置資源,既為周邊居民小區供暖,又為辛二聯合站油氣生產提供清潔熱能,實現多元場景應用,年減排二氧化碳6689噸。在地熱能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江蘇油田將關停的油水井改造為地熱采水及回灌井,為揚州高郵國家農業科技園提供冬季溫室保溫服務,已連續運行7個供暖季,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油田+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樣板。在余熱綜合利用方面,各企業采取先進、環保、節能的采出液余熱利用技術,實施“余熱代氣”改造,推進生產過程綠色低碳。中原油田累計建成文一、文三、濮城中轉站及油庫新能源綜合利用等6個余熱綜合利用項目,采用“余熱光熱+蓄熱”技術,通過余熱梯級利用,實現余熱低品位向高品位轉換,年節約天然氣668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1.47萬噸。河南油田下二門聯合站采出液余熱利用項目采用“板式換熱器+熱泵機組+蓄能調峰”等技術,充分利用采出液低品位余熱,年可減少天然氣用量210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600噸。西南油氣充分利用元壩凈化廠余熱資源,實施節能電機改造、閃蒸氣回收、凝結水回收資源化利用等節能項目,年減少燃料氣消耗351萬立方米;充分利用采氣廠地層水蒸餾余熱資源,實施鍋爐除氧器蒸汽熱能回收等節能項目,年減少燃料氣消耗57萬立方米。
來源:中國石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