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25-03-24 11:00:11
作者: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
瀏覽: 85
世界經濟周期的低迷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瑞銀、摩根大通等國際組織和機構預測,因受地緣政治、區域動蕩及貿易保護主義、供應鏈重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將嚴重受挫,未來5年的增速將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將經歷大約10年的低迷期。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經濟將面臨重大挑戰,56%的受訪首席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形勢會走弱;全球經濟正承受巨大壓力,增長前景處于幾十年來最低谷。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不再過分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競爭力的提高。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5%左右。世界經濟正在經歷低迷期,石化產業的發展舉措、管理思路及創新與轉型之路徑選擇,都要立足國際國內的大環境和發展階段。
“十四五”規劃的收官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全面總結評估“十四五”規劃任務目標的執行情況。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有兩項并行推進的重點工作,即“十四五”規劃的圓滿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的研究編制。
收官之年對原來規劃部署的各項任務目標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十分重要,這不僅是檢驗“十四五”工作質量和成效的重要過程,而且是“十五五”規劃的重要基礎和起點。在收官過程中,石化全行業和石化企業都要認真對照“十四五”規劃的各項任務目標,逐項總結、評估,不僅要總結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還要分析存在的差距與不足。通過收官之年的全面總結與評估,系統分析進步與差距、得與失,為“十五五”規劃的編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深度調整的陣痛期
世界化學工業近百年來始終在創新、調整、轉型中升級與發展。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相比,我國石化行業在規模大型化、產業集中度、整體競爭力方面的進步是明顯的,但產業結構高端化因受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的制約而差距明顯。當前石化行業的深度調整,既要統籌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又要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
石化行業就增量和存量看,當前的突出矛盾是供大于需。供給的現狀是多年來我國20多種大宗基礎化學品和通用材料,其產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新建煉化一體化裝置集中建設、集中投產和化工園區的發展,產業集中度、行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產能產量也快速增長,供給能力大大增強。當面臨國際市場低迷、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現狀時,“內卷”式競爭持續加劇,產品價格自2024年以來持續下行,眾多企業和全行業效益嚴重受損,利潤大幅下降,2023年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20.7%,2024年再次下降。
在供給與需求之間還存在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高端產品短缺的狀況長期存在,一些國內市場急需的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超純超凈試劑、高性能復合材料、高端膜材料及己二腈等關鍵單體,長期依賴進口或依靠跨國公司供應,造成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尖端和安全領域存在“卡脖子”或受制于人的狀況。
這都表明我國石化行業到了非深度調整將難以度過當前的低迷期、非經歷深度調整的陣痛將難以走出“內卷”困境的時刻。深度調整要規范市場秩序與行業自律,依靠產業政策和科學先進的標準,在公平競爭和充分競爭中,淘汰競爭力不強的落后產能;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的同時,供給側通過創新加快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需求側則通過創新持續拓展新的市場需求。
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關鍵期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環境和格局深度調整,嚴重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導致了產業鏈受損或供應鏈不暢。統籌發展與安全,必須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鑒于當今的國際環境和不確定性增多,出口形勢將更為嚴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格局尤為重要。
我國擁有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和最完整的產業鏈,配套能力強,供給和需求都能夠支撐國內大循環,這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基礎和依托。依托國內大市場的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于破解“脫鉤斷鏈”造成的沖擊和震動,能夠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的總體穩定。我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是建立國內大循環的基礎和底氣。
我國石化行業也是如此,從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煉油、基礎化學品、合成材料到精細化學品,已形成完整、全產業鏈的石化產業體系。面對今天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石化行業及骨干企業要在加快國際化布局的同時,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上下功夫。一方面,做好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陸石化基地、化工園區及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與協同,在此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及人才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在差異化中高端發展,在市場互補中實現循環;另一方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加快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和精細化。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是通過釋放內需潛力,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是在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前提下,更加緊密同世界經濟暢通互動的雙循環。